[齐鲁晚报]“准飞行员”们的校园青春
发布时间: 2015-07-15 浏览次数: 957

齐鲁晚报2015年6月22日今日山航S04版

        见过教学楼前停飞机的大学吗?一架运5苏式飞机、一架波音737-300飞机,俨然“龙盘虎踞”,相当拉风。见过穿着民航制服、步伐整齐划一的阳光帅小伙吗?笔挺的身躯、挺括的制服,让他们所到之处必定吸引校园里一众欣赏羡慕的眼光。这所大学,就是滨州学院;这群少年,就是滨州学院飞行学院的“准飞行员”们。让我们走进飞行学院,听听学员们的校园故事吧。

文/片 本报记者 白新鑫

点击查看原图

国航退休飞行员张凤仪正在波音飞机旁给学生们上课。

点击查看原图

学生们在训练抗晕眩能力。

点击查看原图

学生们在训练抗晕眩能力。

点击查看原图

专属的飞行食堂里,学生们在统一用餐。

        制服少年的蓝天梦

 
  统一着装的白色制服,锃亮的黑色皮鞋,领口的“两道杠”,帽子的徽章,双人成行三人成列,步伐统一,身形笔挺,神情冷静,这些细节无不彰显着飞行学院的“准飞行员”们与众不同的气质。每当他们行走在校园中,总是会吸引其他院系同学欣羡的目光。“我的制服,就是我的名片。”一位飞行学员如此说。
  作为山东省唯一设立民航飞行专业的高校,滨州学院最有特色的就是飞行驾驶专业,这群统一着装、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的小伙子们就是未来的民航飞行员。
  清晨6点,当其他院系的同学还在睡梦中时,飞行学院的小伙子们已经起床了。伴随着清脆的哨声,宿舍楼开始热闹起来。10分钟的洗漱后,大家穿着训练服来到宿舍楼外集合。
  “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站在队伍前列负责整队的晋一博,是飞行学院飞行驾驶专业大二学生。12岁那年,第一次独自乘坐飞机的晋一博,得到了机长的意外“关照”。当飞机经停重庆时,机长带他来到了驾驶舱,指给他看那些精密复杂的仪表。“那是我人生第一次进入驾驶舱,感觉好酷,当时心里就有了开飞机的梦想。”他把自己的梦想告诉家人,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勤奋学习的少年开始有意识地保护视力,“妈妈还经常给我做猪肝吃。”
  高三那年,得知滨州学院招飞的消息后,晋一博报了名。一路体检面试“过关斩将”,加上达到一本的高考分数和英语120多分的单科成绩,最终被录取。这个瘦高而沉稳的泰安小伙,开始了稳扎稳打实现飞天梦想的征程。
 
  花千万 买真飞机教学
 
  飞行学院的大楼前,盘踞着两个“大家伙”。右边是一架运5苏式飞机,而左边则是一架退役的波音737-300型客机。
  “这架波音飞机是我们学校今年春节前从美国买来,用于飞行教学的。”飞行学院教学科科长马文来老师介绍。这一举动被网友调侃为“有钱任性”,还上了新闻头条。马文来笑称,为了提升教学硬件,飞行学院这几年已经累积花了六千万。
  除了没有发动机,这架波音飞机与翱翔天际的客机没有差别。早上6点,被飞行学院聘为顾问的全国功勋飞行员,国航退休机长张凤仪就会带领学生上机实习。6月16日早上6点10分,晨光熹微,记者见到,张凤仪果然正带领着大一的学员们在飞机上学习,细致地讲解着驾驶舱内的各项仪表功能。
  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学生洪继贤全神贯注,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着老师讲述的要点,并没有注意到记者的到来。事后他告诉记者,自己坐上副驾驶座位那一刻无法控制地心跳加速了,“都说驾驶舱是世界上最美的办公室。那一刻超有开飞机的冲动。”
  与师兄晋一博不同,洪继贤在高三之前并没有明确想要成为一名飞行员。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对未来仍懵懂的少年最终成为一名飞行学员。因为刚开始不适应准军事化的严格管理,他也有过迷茫和挫折感,“后来师兄给我看了一部叫做《Beyond The Sky》(《翱翔天际》)的纪录片,很感动,我的心慢慢有了方向。”
 
  旋梯转45圈方及格
 
  准军事化管理是飞行学院的一大特色,说起这个制度,飞行学员们可谓“又爱又恨”。“高中时老师会说,现在努力学习,等考上大学就轻松了。呵呵。”一位学员调侃自己,“翘课睡懒觉不吃早饭,那是别人的大学生活。”
  只要在校园里走动,就要“双人成行三人成列”;每天6点按时起床跑操;每天下午军事训练,晚上还要上课;不允许使用电脑,周日下午才有半天“放风”可以出校园逛逛。“刚上大一那会肯定不习惯,但这种管理对我们很有帮助,几乎改掉了男孩子身上全部的坏毛病。”晋一博说。“当其他大学生在宿舍里睡懒觉不吃早饭,我们早就锻炼完身体去学习了。这两种状态哪一个好,显而易见。”
  滨州学院飞行学院有一个航空体育场,里面设有专门用于飞行学员练习飞行技能的各式训练器材。下午4点30分,晋一博带着大一的师弟们列队来到航空体育场。“这个叫旋梯,是用来练习抗眩晕的。”指着面前类似于秋千的旋梯,晋一博告诉记者,所有学员都要练就在旋梯上360旋转至少45圈的本领。
  大一生李汶骏熟练地走上旋梯,像荡秋千一样慢慢扭动身体,从慢到快加速,开始360度的高速旋转。他告诉记者,自己第一次进行旋梯训练,最难过的就是心理关,“总是害怕掉下来摔伤,经过一学期的学习,现在已经顺利通过45周旋转的考试了。”
 
  每天学习英语4小时
 
  除了准军事化管理,对于这群“准飞行员”们来说,学习生涯另一件大事就是英语。大二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是飞行学院的“硬杠杠”,没过就意味着丧失了国外航校的面试资格,也就没有了之后的一切。
  每天至少1个半小时的课程,加上晚自习做习题、听听力,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平均有4个小时,一点不比高中轻松。“每学期几乎超过一半的时间专门用来学英语。”晋一博说。除了四级必过,六级也是必考的,因为大家都是“订单式”培养,每个学员毕业前根据各自招收的航空公司要求,有些还要考雅思。
  高考英语成绩在120多分,并非英语达人,但经过两年持之以恒的学习,晋一博已经通过了四六级以及雅思考试。“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因为心中一直有明确的目标,这些不过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道路上必须跨过的几个小障碍,我相信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晋一博说。
  “英语寝室”是整个滨州学院的一大特色,从大一开始,每天晚上9点50分到10点20分,寝室里每个同学只能说英语。对于要在国外航校学习生活一年半的飞行学员们,“英语寝室”颇受欢迎。半小时不是闲聊,而有话题预设。比如“端午节打算怎么度过?”“还记得自己当年高考的场景吗?”打破“哑巴英语”的桎梏,学员们的口语持续进步。
 
  美国教员竖起大拇指
 
  姜宽是飞行驾驶专业大四毕业生,刚从美国完成一年半的学习回国。准备完毕业论文后,就要去扬子江快运报到了。回忆起国外航校的生活,姜宽形容“学了知识,开了眼界”。
  “到美国时先飞到芝加哥,猎鹰航校开了一架钻石DA20小飞机来接我们。”那一天,姜宽第一次坐进驾驶舱。“接机的美国教员非常友好,我在他的指导下驾驶了一下飞机。感觉棒极了。”
  私照、商照、仪表、高性能,每一个执照姜宽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到了美国,才真正体会到在飞行学院那两年半准军事化管理的好处。”姜宽说,准军事化管理让姜宽比航校里来自其他民航院校的学员行为更规范、学习更优秀,英语更不必说。
  在高性能执照的学习阶段,因为他的出色表现,美国教员问他“你来自中国哪里”。“山东。”听到姜宽的回答,这位美国教员竖起了大拇指。原来先前他教的一位滨州学院飞行学院的学生考了满分,让他激动万分,拿着成绩单四处炫耀。“我们以态度和行动证明了能力和素质。得到国外航校教员的称赞,这让我无比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