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为深化传统文化育人功能,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近日,生物与医药工程学院在钟书园餐厅举办“指尖青团韵”传统文化心理育人活动。教师代表与300余名学子共同开启传统文化与心灵疗愈的深度对话。
活动围绕主题展开三维度的心理教育。文化认知维度方面,通过多媒体课件系统阐释“天人合一”的哲学内涵,解析艾草在《荆楚岁时记》等典籍中的药用记载。科学实证维度方面,援引《民族药理学杂志》(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 2021)的研究成果,详解艾草中β-石竹烯通过激活CB2受体产生的抗焦虑机制,为传统“艾草辟秽”习俗提供了科学阐释。实践体验维度方面,设置“五感疗愈”工作坊,引导参与者通过揉制艾草面团(触觉)、品鉴青团清香(嗅觉)、观赏碧色成品(视觉)等沉浸式体验,完成情绪代谢的具身认知。
“这种将传统文化符号转化为心理载体的方式,让我们在文化自信中获得了自我疗愈的密钥。”2023级学生在反馈中写道。
本次活动是“传统文化心理疗愈体系”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不仅复现了青团制作的传统技艺,更通过文化解码与科学阐释,使传统民俗焕发出现代心理教育价值,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传统文化视角的创新范式。
(生物与医药工程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