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为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树立人文意识、培养历史素养、增强文化自信,近日,我校教务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联合校团委、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组织40名师生参加滨州市高校“大思政课”文化遗产教学参观实践活动。本次参观实践活动由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协办。
活动中,师生先后参观了临淄南马坊战国大墓和大杨村北遗址两处考古工地。大家跟随考古专家的讲授,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深刻感受文物的魅力和文化传承的活力。在两位考古专家的讲解下,同学们了解了什么是夯土、帷幄、窖藏、椁室,近距离观看了马骨、战车等历史遗迹和文物,观察了近2500年前规模宏大的墓葬形制、庄雅大气的彩绘帷幄、精美华贵的陪葬品,真实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厚重,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考古的含义和考古学的意义。
据了解,临淄南马坊大墓规模宏大、建造考究、装饰华美,是目前山东地区正式发掘的规模最大的东周时期墓葬。更值得关注的是,大墓北部和东部各发现一座大型的长方形车马坑,这也是目前山东地区发掘的规模最大的车马坑,在全国范围内亦属罕见。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特征,南马坊大墓的年代约在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其墓主身份为不低于上卿一级的齐国高级贵族,对研究东周时期齐国的政治格局和文化变迁具有重大意义。临淄大杨村北遗址出土了从北朝到元代序列完整的瓷器标本,数量丰富,为研究淄博窑瓷器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黑格尔曾说:‘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仍有余温。’透过这次真实可感的‘大思政课’考古之旅,我们得以对数千年前古人的文化、礼仪、习俗窥知一二,在惊叹于中华文明的璀璨与厚重的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对考古的兴趣。”“考古可以鉴今、可以弘道。通过参观实践,我进一步厚植了文化自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为传承历史文脉、弘扬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参加活动的师生们说。
近年来,我校教务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坚持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全面、多样的学习和思考机会。这次“大思政课”考古之旅,正是学校为拓宽学生视野,增强文化自信、提升综合素质所做的积极尝试。
(教务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