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大众日报2015年10月15日第16版
□本报通讯员 王明国 李文胜
9月22日下午3时,伴着一阵警笛声,消防车呼啸而至……当云梯把困在浓烟滚滚的公寓阳台上的学生成功解救,公寓内所有人员被疏散到安全地带,猛烈的消防水炮精准快速地将火灾扑灭后,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是滨州学院与滨州市消防支队联合举办的2015年度消防实战演练活动,也是滨州学院“校地警”共建的一个常规活动。“‘校地警’共建为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搭建了平台,提供了保障。”滨州学院党委书记罗公利说。
多方联手搭平台
滨州学院临近城中村,周边有诸多商铺、旅馆,环境相对复杂,为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学校积极争取地方力量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开展校园维稳工作。
2006年滨州学院经过深入调研、周密协调,在滨州市委政法委的支持下,成立了由滨州市综治办、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工商局、市司法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武警支队、消防支队、滨城区综治办、彭李办事处、市西办事处等12家单位为共建成员的“校地警”共建工作领导小组,这标志着滨州学院“校地警”共建工作机制正式建立。
2007年,滨州学院与各共建单位联合制定了《校地警共建章程》;2008年,又出台了《关于建立滨州学院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整顿长效机制的意见》,建立和完善了“工作联议、纠纷联调、内部联防、犯罪联打、周边联治、服务联动”的长效机制,推动了“校地警”共建深入开展,有效保障了校园安全稳定。
聚力互动促和谐
多年来,滨州学院联手共建单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共建活动,并逐步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对平安和谐校园建设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每年4月份,滨州学院都如期召开“校地警”共建联席会议,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安排部署共建工作,共商共议师生关注的校园及周边治安、交通等方面的问题。“联席会议架起了学校与共建单位联系沟通的桥梁,便于我们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滨州市公安局副局长王宏业说。
学校定期邀请相关共建单位进校园,多渠道、多层次、立体化地联合开展治安、消防、交通安全等教育活动,这也是“校地警”共建的重要内容。每年3月份,该校联合滨州市交警支队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交警大队,开展主题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周活动,通过参与交通管理、参观图片展览和聆听专题报告等,使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大幅提高。学校还在5月份联合滨城区公安分局和彭李派出所举行突发紧急事件应急演练,既强化了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又提升了地方公安部门的处警反应能力。
联防共治筑平安
“防范治理各种安全隐患和及时处置治安事件是‘校地警’共建的重头戏,也是维护学校师生人身财物安全的关键。”该校保卫处处长沙诗颖说。针对校园及周边治安、交通和经营等各类安全隐患,滨州学院积极与共建单位协商研究,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力度联防共治。
近年来,学校与共建单位联手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集中整治月”活动18次,对校园周边的16家网吧、87家旅馆和出租屋进行了专项检查治理,拆除乱搭乱建建筑40余间,清理熟食、服装、百货等各类摊位80余个;协同处置突发事件苗头70余起,避免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这些措施净化了校园及周边环境,大大减少了侵害师生、侵扰学校的安全隐患。”该校的广大师生对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变化感受颇深。
学校出入口是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牛鼻子”,为抓好这个“牛鼻子”,滨州学院积极协调滨城区公安分局彭李派出所将学校南北大门纳入治安监控重点部位,定期派出警力加大校园及周边巡逻的力度和密度,有效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学校举办大型活动期间,驻地公安力量都会自觉参与安保和交通秩序维护等工作中,保障了活动的顺利开展,每年举办各类活动百余场,没有发生任何意外事故。多年来,通过学校与共建单位的联防共治,校园及周边没有发生任何重大治安、交通等案件,保障了师生合法权益,维护了校园安全稳定。
滨州学院平安校园建设成效显著,先后荣获“山东省高校平安校园”“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单位”“省级优秀交通安全社区”“平安滨州建设先进基层单位”等称号。2011年,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在滨州学院设立“山东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基地”。
“面临高校安全稳定的新形势,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校地警’共建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努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为建设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的应用型大学保驾护航。”滨州学院校长刘文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