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机器人“出征”记
作者:人员机构
发布时间:2007-11-19
浏览次数:218

        硕果累累的金秋十月,我校代表队在山东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喜获佳绩,5件参赛作品全部获奖,其中,交通机器人、爬绳机器人分获一等奖,爬竿机器人、智能保洁机器人分获二等奖,爬壁机器人获三等奖。在全省参赛的高校中,我校总成绩名列第三。骄人的荣誉背后,必有一段令人难忘的故事。
       今年4月份,自动化系接到参赛通知后,立即召开会议安排参赛事宜,成立了由系书记和主任挂帅的参赛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参赛工作。该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大学生机器人爱好者协会、大学生自动控制与电子爱好者协会为依托,精挑细选出专业知识扎实、创造力强的15名学生组建了参赛代表队;安排责任心强、业务精湛的石爱平、崔鹏老师担任指导教师。“尽管当时我系正在备战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设计大赛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我们还是想方设法挑起了参赛的重担。”该系副书记刘廷明告诉记者。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老师和队员们克服重重困难,广泛征集机器人设计方案,深入研究有关资料,在反复对比、权衡的基础上,确定了5个机器人设计方案。在设计和制作期间,指导教师和队员们无论是课余时间、周六周日,还是节假日都“泡”在实验室,全身心地投入到机器人的研究、设计和制作中。队员们分工协作,联合攻关,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有时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他们反复请教有关老师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有时为了一个好的创意,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尝试,甚至干到凌晨三、四点钟。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制作出了一个个成本低廉、造型别致、功能齐全、动作灵活的机器人。“在备战的过程中,同学们的钻劲儿和韧劲儿深深地感动了我。没有这样一支能打硬仗的团队,我们不会取得这样的好成绩。”石爱平老师的话语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苦和累都算不了什么,关键是我们在参赛中得到了锻炼。”付鹏江同学至今还忘不掉那些与同学们共同拼搏的日子。
       10月12日,比赛开始前夕,队员们到设在山东建筑大学的赛场熟悉场地。看完场地后,爬竿机器人小组的同学心却凉了一半:原来比赛用的是长2米、直径为7.4毫米的铁杆,而试验用的是长2米、直径为8毫米的塑料竿。一不做而不休,队员们回到住处,立刻对机器人进行调整,直到第二天凌晨4点多钟,机器人才调试好。付出总会有回报,爬竿机器人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更值得骄傲的是,爬绳机器人仅用了18秒7就爬上了2米高的绳子,这远远快于比赛规定的5分钟,而且还有自动记时装置。“不可思议,速度太快了,设计也非常新颖。”大赛评委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另外,我们的交通机器人也同样吸引了评委和广大观众的眼球。“它不但动作规范到位,而且还是整个赛场唯一的仿人形作品,具备推广可行性强的特点。”评委如此评价。交通机器人的优秀表现也受到了媒体的关注,山东卫视的记者还对队员们进行了专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校代表队之所以能够在机器人大赛中脱颖而出,是与指导老师和参赛队员们的刻苦钻研、顽强拼搏分不开的,更是我校学风改善和教学质量提高的结果。相信,他们在今后的比赛中,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大学生记者团供稿)

 

 


最新动态